一言八点
上世纪80年代以后,国内一些城市掀起了一轮改名风潮,都江堰市、武夷山市、黄山市先后改名,湖南省大庸市改名为张家界市,四川省南坪县改名为九寨沟县。进入21世纪,云南省中甸县改名为香格里拉县,云南省思茅市改名为普洱市,湖北省襄樊市改名为襄阳市。
改名潮背后的推手通常是拉动地方经济,让城市走上发展的快车道。有的城市通过借名文学作品中的地名来吸引目光,像香格里拉县就是如此;也有因特产而更名的,普洱市便因此脱颖而出。常见的改名模式无外乎两种:一种充分利用当地有名气的景区,如黄山市、武夷山市;另一种则是挖掘城市的历史价值,像襄阳市。然而,并非所有城市更名都能一帆风顺,有些甚至遭到了激烈反对。比如安徽黄山市,1983年改后虽然一时吸引了投资和项目,但因为规划不当,引发了一系列问题,如撤销了徽州地区,导致历史文化名城歙县被分割,安徽从此失去了“徽”这一元素。
可是,说到改名成功的案例,张家界市显然是值得一提的。尽管1992年国家的政策给人改名带来了不小的困扰,但张家界凭借经济开放的东风,经过三年的力争,完成了这一历史性的转变。虽然改名之路耗费不少,但后续的城市建设却让城市形象焕然一新,得到了市民和游客的广泛认可。张家界市的案例告诉我们,只有风景是不够的,关键还得有人和。
总之,城市改名这事儿,不是简单的改名就能大获成功。后台的城市品牌打造和传播策略才是重头戏。光靠名字吸人眼球是不够的,城市名气后面的软实力和硬实力都得到位,这才能真正让城市活起来,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旅行目的地。对此,你怎么看?在你心中,有没有一个改名让你印象深刻的城市?不妨留言交流一下。
